這月9號星期三時,和Nancy到喜滿客看電影──〝28 Weeks Later〞;不過,我想先從〝28 Day Later〞談起:幾年前看過第一部〝28 Day Later〞,那時候就愛上這部電影帶來的震撼。

    猶記得當初看第一部電影的時候,因為沒有任何心理準備,還特地帶塊香酥好吃的雞排進去啃,沒想到電影散場後,剩下一大半的走出來,震驚的見到肉就有反胃的後遺症。
 
     
其實我對驚悚血腥的電影是不感興趣的,但是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這麼〝熱愛〞的主要原因是:〝它不單單只是驚悚片,背後有著值得思考的空間〞。就如導演──Danny Boyle強調,片中的病毒是虛構的心理性病毒,產生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憤怒;現代人的藩籬及冷漠,漸漸失去同理心和容忍,所以片中病毒讓人聯想到SARS、口蹄疫、狂牛症,不過他認為「真正的殺手來自於人的心裡」。
  
    
藉由著Rage〈狂暴〉這個極具傳染性的病毒,讓感染者變成嗜血狂魔追逐著未感染者,未感染者怕被感染而殺死感染者,衍生到後來人們為了自身的慾望而互相殺戮。
 
     當電影結束時,我甚至認為那些自私且失去人性的人遠比感染者來的可怕。如影片中那位軍官就跟男主角說了一些話,就是這部片的重點;他說這是個人殺人的世界,就算沒有爆發這種病毒之前,他也是每天看著人類殺死人類.......是啊!現在的我們也是每天都會看到人殺人的新聞;其實,我們的身上早有著Rage〈狂暴〉這種病毒的存在了。
 
    不過讓我很佩服Danny Boyle的地方是:他處理畫面的乾淨俐落;
在〝28天〞中並沒有過於血腥的場面〈我最恨的就是亂灑血漿的畫面〉。而且讓劇情起伏在一鬆一緊間的拿捏十分巧妙,在緊張時簡直讓你喘不過氣來,唯一可以喘口氣的地方只有在逛超市那段。印象最深的就是當Jim獨自從醫院醒來,殊不知人世全非,然後走在空無一人的倫敦大街上還拼命大聲喊〝Hello〞......背景音樂搭著GY!BE的〝East Hastings〞,那畫面........讓我內心震撼又糾結不已。
 
    
 再來就是他們搭乘車子要轉往曼徹斯特時,從車窗看著被摧毀殆盡的城市,〝Ave Maria〞的配樂緩緩升起,那震撼...又是不言而喻。更不用說Brian Eno的〝An Ending〞幾乎都讓我忘記之前的驚悚追逐。
 
     相較於這次的〝28 Weeks Later〞感覺就沒那麼震撼,雖然大場面及效果用的比28天來的多,但就是沒那種感覺;深度變淺了,只著重在深度感官追求的刺激〈簡言之──血漿灑太多了〉,這樣不就流於跟一般的驚悚血腥片相同。
 
     〝28天〞讓我回味久久,〝28週〞...讓我一出戲院就快忘光了!不過,有一幕倒是讓我琢磨且玩味了一番,就是一開頭丈夫撇下心愛的妻子自己逃命的那一幕。如果換作是我,是不是也會跟那個丈夫一樣?在面對極度恐懼的狀況下,也會採取不顧一切的轉身逃開,然後帶著一輩子的罪惡感活下去?
 
     那......如果我是那位被撇下的妻子,在獲救之後,是不是會選擇原諒心愛的先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theryang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