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about 追憶逝水年華

作者:馬歇爾‧普魯斯特 著 譯者:周克希 譯

| 平裝 | 9789571340661

  第二部由斯萬這個多情種子來呈現巴黎社交圈的浮華,斯萬這個人自從差不多結識了所有的貴婦名媛後,他就把這種類似於貴族頭銜「入級證書」,僅僅看作一種兌換券,它本身毫無價值可言,卻能讓他在外省的某個小角落或者巴黎某個偏僻的街區叫人肅然起敬...

  一旦那兒有個鄉紳的閨女或是書記官的小姐倩影打動了他的心。

 
  普魯斯特對斯萬的多情及崇尚追求當下的愛情觀描繪的十分傳神。

如P.11
  〝斯萬可不想在跟他一起消磨時光的女人身上發現她們的漂亮,他寧可跟一眼就覺得漂亮的女人一起消磨時光。
  而那些女人的美常常是很俗氣的,因為他下意識地追求的女性體態美,跟出自他所喜愛的那些大師之手所雕塑或畫像中的女性美,是迥然對立的。......〈中省略〉

  如果在旅途中遇到一家人,按說一個雅人是不該設法結交這種家人的,可是這家人偏偏有位在他眼裏具有一種他從未見過的魅力女性,那麼,要他一昧「自持」,要他捨棄她在自己心中激起的慾念,用另一種樂趣來代替他在這個女性身上所能得到的樂趣,比如說寫封信叫舊日的情婦來找他,只會讓他覺得是面對生活上一種可恥的退縮,一種對新幸福的愚蠢拒絕,好比放著外鄉異邦的風光不去遊覽,卻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呆望巴黎的街景。......〈中省略〉

  若一但沒法用來換取新樂趣的勞什子,他一概扔掉,哪怕在別人眼裏那都是些寶貝。〞
 
  然而在斯萬的愛情觀裡,他認為〝一個人能為愛而愛,在愛本身所擁有的樂趣外,並不想所求太多回報,已經是足夠了,那種心靈的契合,雖說已不像少年時代那樣以愛情是必定的目標,但反過來依然通過一種觀念的聯想,跟愛情結合得密不可分,一旦有這種心靈契合先出現,它就會成為愛情的原由。

  先前,你會渴望佔有所愛的女人之心;到後來,感到自己佔有一個女人的心,就足以讓你愛上她了。

  於是,到了一定的年齡,既然男人再愛情中追求的主要是一種主觀的樂趣,對女性美的欣賞似乎就理應起到最後的作用,這時候,愛情──純粹生理意義上的愛情──說到底無需依靠事先的慾念就產生。
 
  我覺得這種為愛而愛,是本身享受愛的當下所給予的樂趣,在失了原味就能立即放下的感情觀...是我一直想學習的。
  學習只讓愛情當做生命的調味品而不是生命的重心。
  
  在P.225中,斯萬因猜疑及妒忌而對奧黛特的愛情逐漸消逝的描述,同樣也寫進我的心坎,因我也曾受這樣的情緒轉折。所以當我看到這段文時,內心所湧出的認同感,是無法言喻的。

    〝從前他就常常不勝驚恐地想到,總有一天他會中止對奧黛特的愛,他決心時時警惕,一旦察覺愛情要棄他而去,就拽住不放,不讓它離開。
  

   可是,隨著愛情一同淡去的,是依然去愛的意願。

  因為一個人是無法改變的,也就是說他無法變成另一個人,而又繼續受原先那個他的情感所支配。

  有時在報上看到某人的名字,他疑心此人是奧黛特的一個情人,這時妒意還是會由然而生。但這份妒意識輕描淡寫的,猶如在像他證明他尚未全然脫離曾讓他那麼痛苦——......(中略)

  而更常見的情形是,當他竭盡全力,縱使不是要致流於他剛離去的這段不尋常的生活時期,至少也要趁還能見到它的時後,留下一個清晰的影像,但卻發現為時已晚;他原想再看上一眼離他而去的那份愛情,猶如遠眺一片行將消逝的景色;可是他分身乏術,對一種已經不在屬於自己的情感,實在無法讓它的真實景象呈現在眼前。〞

 

 

  尤其在第二部結尾中,斯萬內心的悲呼,不也說明了愛情的發生及對象,都是無法預料的。

  當他不復感到不幸時,粗鄙的念頭不時湧上心頭,道德水準也一下子降低到了這份上,他在心裡大聲喊到:「誰能想得到嗎?我浪費了這麼多年,甚至恨不得去死,卻把我一生最真摯得愛情給了一個我不喜歡的、不合我口味的女人。」〞

雖然對於〝追憶似水年華〞這套書,是需要花不少時間及靜下心情來閱讀,但卻可以從很多細節裡,慢慢咀嚼出不少耐人尋味的地方。普魯斯特細膩的寫作方式,讓腦海中的想像也構築出貢布雷的美景以及書中角色的模樣,這也是我喜愛此書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theryang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